繁體中文简体中文

《孝兴老田吴 佛缘金地藏》
来源:老田古村落 | 作者:吴中祥 | 发布时间: 2021-10-18 | 238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《孝兴老田吴 佛缘金地藏》

  青阳县境内千年古村落老田吴家,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,所在九华乡是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,古属松阳图新城里,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佛教九华山北麓,与九华山车站、九华新街、大愿文化园99米高地藏菩萨大铜像隔河相望,东观笔架山日出,南朝天台十王峰,西辟八都岗茶场,北临玉屏六泉口,玉带水街,月窟梧桐,金沙泉涌,山环水绕,宛若山城,犹如莲花宝座之中,享誉“九华山前花园”“永沐佛光村庄”称号。毗邻318国道和219省道,交通便捷,九华河似天然护城河,玉带河穿村而过,化龙冈环绕东南,捧虎牌结网成形,属青阳县三个半阳基之首,古称“五龙盘吉地,四水绕新城”。村中心十字路、稻田和四周民居围成大大田字,寓意铭记祖恩耕读传家,李白诗赞“洪荒既已判,江天今以图。未有九华图,先有老田吴。”从此“老田吴”名扬天下。灵山九华,龙溪河畔,地藏菩萨,诗仙李白,真可谓“灵山都市一佛一仙一老田”。

  悠悠吴文化,庆泽弥流长。吴氏始祖泰伯奔吴三让天下,让出周朝近八百年国基,孔子《论语》赞其至德,司马迁《史记》列世家第一,康熙御笔“至德无名”,乾隆御笔“三让高踪”,曹操诗称“王德之仁”等等。老田始祖吴栋材自西汉开基以来,越两千多年,垂范八十余代,上承“三让至德”,下启“吴襄让学”,心田深种仁义忠信,吴日光主立《家规》三十条,出了吴文梓和吴襄两位明清朝廷重臣,族风醇厚,高义济众,为民祭祷,名贤辈出。李白诗赞“老田吴”,金乔觉赋诗《酬惠米》,明代大儒王阳明和湛若水特题诗、撰文,明朝重臣曾朝节、吴文梓等亲撰老田吴氏谱序等等,清帝钦赐吴襄公龙匾“老成端谅”“皇恩三锡”“钦点父子翰林”,历代名流赞誉有加,仰仗地藏王菩萨护佑,弘扬儒家孝道优良家风,老田吴家终成江南望族。

 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,千家万户都好,国家才能好,民族才能好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,要注重家庭,注重家教,注重家风,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,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,大力加强党风政风、社风家风建设。家是国之本,国是千万家。传承优良家风,赓续红色血脉。家庭和睦,社会和谐,人人才有美好生活美好未来。父爱如山,母恩似海。家和万事兴,百善孝为先。小孝孝于家,大孝孝于国。《尔雅》最早定义:“善事父母为孝”。中国自古崇尚“夫孝者,百行之冠,众善之始也。”《孝经·开宗明义章》:“夫孝,德之本也。”《论语》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”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,简言之就是孝敬父母长辈、友爱兄弟姊妹。


  立家规,传家训,树家风,修身立命;严自治,善德治,依法治,国兴家旺。老田吴氏,恪遵祖训,族兴三让,世崇三治,注重教育,诗书传家,身教示范,忠孝事亲,修身律己,礼让为美,高义济众,行善积德,开枝散叶,名贤辈出。老田吴氏《家规》三十条,首列“孝父母、友兄弟”孔子孝悌之道。“言父母之德如天之广大也,人子受父母养育之恩,虽竭力捐躯不能报其万一”,把“孝父母”上升到“舍生取孝”的至孝天道。“兄弟一体而分若手足然,人有自残其手足者乎,何一体而不相亲爱也”,把兄弟比喻成手足,友爱之情油然而生。老田家规立法公正全面,大力弘扬孝道思想,张榜公布后数十年都没有违法犯罪的,造福了老田子孙,创立者吴日光(字明甫)也创造了人间奇迹,曾生病卧床七载不药而愈,“九十无疾而终”,兄弟五人仅其有后,50岁幸得吴襄贵子,并培养成清朝礼部尚书成为国家栋梁之才。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明甫公幼敦孝友从无间言,“种福得福,种孝得孝”,可谓上天不负有心人。

  孝道名言:“孝有三,大孝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”,意思是说,尊重父母顺从父母意愿是大孝,不忤逆父母,最起码要生活上照顾好父母。吴氏始祖泰伯、仲雍兄弟顺从父王传位姬昌意愿,主动三让王位,远迁无锡梅里开创吴国,这就是大孝。老田始祖吴栋材生二子,长子吴相玉,次子吴卿玉,身为西汉长沙王吴芮后代,都有资格有能力享受高官厚禄,但兄弟俩都顺从父母意愿开基老田。相玉公“承随父任”,放弃个人发展前途。卿玉公秉承父风懂礼至孝,出任侍御史,可以调查举报朝官不法行为,但不满王莽篡汉野心,辞掉朝廷高官,归田侍奉父母。换句话说,谁要是贪恋王莽的高官厚禄,怎能避免杀身灭族之祸?!可见尽孝避祸是大仁大智之举。相玉卿玉兄弟俩不仅活着尽孝守孝,逝世后还葬在父母墓旁,“千秋守父陵”,其孝道堪称老田吴氏族人楷模。

  老田吴家众多孝道故事中,吴襄公至孝重义尤其感人。吴襄公少时让学,壮时尽孝,38岁丧贤妻,终身不续娶不纳妾,最终大器晚成,官至礼部尚书,清帝康熙、雍正、乾隆都对其忠孝德才赞誉有加。老父吴日光,曾生病卧床七载,八十岁时背部患流毒,都是吴襄围床侍奉汤药生活护理。44岁时献诗荣获康熙南巡赏识,议叙先任知县,吴襄要孝养81岁老母难以赴任,后选其入纂修累代诗文馆,钦差特赐金资行,紧催上路,老母也再三命儿进京赴任,吴襄不得不顺从母意挥泪告别。吴襄公大多时间在诗文馆内纂修,不能尽孝养老送终,很是愧疚,年年请求回乡省xǐng亲看望老母都不准,请随圣驾下江南都不允许,1708年偷还被追回,1709年老母不幸去世,朝廷严谕不许告假,吴襄公只能在祭文中“呜呼痛哉”,老母享年85岁,没有很好照料而折寿,清帝都称赞其懿德淑行,因子贵例赠“一品太夫人”,老母是铜陵佘氏,老田吴家的“佘老太君”。

  老田吴氏家规崇尚至孝,还真出了个“舍生取孝”的大孝子吴世烨yè。谱载,吴世烨(1610-1643),字穉zhì明,老田吴家65世晟分四房,秉性孝友,父多病常年侍奉汤药朝夕不懈,家贫如洗,喝豆水过活,承欢膝下,仍然豁达。明朝崇祯癸未,贼寇蜂拥突至,背起老父逃避,贼追上来想抽刀砍人,他张开双臂拦住,说:“宁杀我,勿伤吾父。”贼感激,要公为乡导,公假装答应,救下老父后,说:“我为父姑许尔,生己之父,杀人之父,不仁,全己之家,毁人之家,不义,颈可断,乡导不可为也。”贼怒杀之,妻寻至月窟桥,突见夫尸,一时惊绝,抱血衣坐着哭泣,吐血斗余而死,事实详载《江南省志》。宁池太广兵备道向上级官府详细呈报,崇祯十六年,公旌表“孝烈”,妻旌表“节烈”,赠匾额“延陵奇孝”“孝烈可风”,后礼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吴襄赠以“孝节成双”匾额。《老田吴氏宗谱》文艺卷记载孝烈诗赋八首,清代探花蒋超作《为吴孝子穉明赋》,新秋进士吴运作《乌夜啼·为吴孝子赋》,刘国靖、于德成、姜寅、沈朗、孔尚豫、江勃然等六位名士作六首孝烈诗篇。

  慈孝之心,人皆有之。谱载,67世吴泰阅(1683-1761),公性至孝,睦宗族,友兄弟,生平无怨言怒色。当母葛氏患疯疾,在床褥rù者数年,日侍左右奉汤药,后割股和药以进,母疾果愈,群以为孝心所感云。乾隆四十七年,邑侯叚jiǎ赠有‘真性笃醇’匾额,学老师赠联云“克尽孝道存古道;无忝tiǎn先人裕后人。”事实详见青阳邑志。谱载,70世吴维垣yuán(1789-1854),捐设义仓,为母庐墓守孝三载,邀约团练抗击粤匪,荣获“孝思维则”“纯孝堪型”“名重郑庄”匾额,旌表崇祀忠义孝悌祠,事实详省邑两志后。62世吴仕范号东崖,七岁而孤,生八子,培养出贵子吴文梓,恩荣崇祀忠义孝悌祠。64世吴大榴公性至孝,父死无力营葬,洪水冲来,紧握棺环至死不放手,随棺漂流十余里,族人哀之,宗祠附祀,吴襄公将其编入《大清一统志》。68世吴元庄妻宁氏,柏舟矢志玉洁冰清,旌表崇祀节孝祠。68世吴庆沂女儿夫死守贞旌表节孝。谱载居家孝友吴永廉、吴大来、吴兆日、吴翺áo龄、吴庆祈、吴兆雯、吴主懋mào等等,老田吴氏尊老孝亲事例不胜枚举。

  千年古村落老田吴家所在安徽九华山,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地藏王菩萨大愿道场,也是《西游记》拍摄地,新版《西游记》《真假美猴王》增加了到地藏王菩萨面前辨认这一剧情。地藏王菩萨俗名金乔觉,尊称金地藏,乡民称其“九华老爷”,《石壁庙记》称其“九华之神、吾邑之主”,也是幽冥教主度化地狱众生,有佛的法力却甘愿菩萨名号,冒最大风险下到十八层地狱救度苦主脱离三恶道。地藏菩萨在过去生中是个大孝子,曾经为了救度地狱中母亲,发下了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”宏愿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就是佛门的孝经,这样的大愿大孝精神实属罕见,更是感动了古今芸芸众生,感化闵公道明父子成了地藏菩萨护法使者,金乔觉母亲和二位舅舅也深受感动留在莲花佛国。

  唐朝金乔觉本是中国藩属国新罗王子朝鲜族云游僧,比李白大5岁,先24年到达九华山,享年99岁比李白62岁寿高37岁。唐开元年间,朝鲜王子金乔觉,浮海来华入唐求法,云游各地拜师学佛,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),慕道九子山至老田吴家,长途跋涉极度饥寒疲惫,老田吴祖24世用之公见其气度非凡,便留居水口社庙供养佛法僧七七四十九天,用酬惠米和黄精煮饭招待,全力救助使其恢复元气。两人谈佛论道志趣相投成为莫逆神交,用之公恳切挽留金乔觉度化山民,指诣yì山上书城峰闵公献地供其修行,金地藏便卓锡九华山开辟出大愿道场,道教七十二福地九子山从此转向佛教名山。

  据《青阳县志》《老田吴氏宗谱》记载,金地藏特赋诗《酬惠米》来感谢用之公黄精饭招待供养,诗曰:“弃却金銮衲布衣,修行浮海到华西;原身自是王太子,慕道相逢吴用之。未敢扣门求地主,昨叨送米续晨炊;蒙君餐食黄精饭,腹饱忘思前日饥。”因此佛缘形成九华山特有的每年正月初一过“地藏酬惠节”,九华山佛协都派执事僧,到九华行祠象征性地领取月米灯油,以示对老田吴的感恩。吴祖用之公回赠《太乙岩》诗:“太乙真人去不回,仙岩胜境长莓苔;料得百年千载后,金乔菩萨再重来。”果然时隔千百年后老田吴奉献了田地建设大愿文化园,金乔菩萨99米高大铜像屹立东方,真是神算!此后金乔菩萨常到老田吴家讲经说法,献策开挖玉带河安居工程,开辟出玉带水街繁荣市贸,千百年来老田吴宜居宜业人才辈出,发展成九华山下一大望族。唐代宗大历二年,用之公逝世,金地藏闻噩耗速下山至老田吴吊唁治丧,并亲选二圣殿虎形山墓地(今大愿陵内)。

  金乔觉寿九十九坐化圆寂,因其“安忍不动,犹如大地,静虑深密,犹如秘藏”,认其为地藏菩萨化身,老田吴家尊其为“吾邑福主”,地藏圣迹第一处创庙供奉,为民祭祷,捍御有功,宋之时屡封侯王。北宋淳化年间,穆州刺史吴鹏飞回乡省亲,感其神灵,乃创协济行祠,族人四时致祭,雨晴疾疫,有祷皆应。明成化年开始,老田59世纳粟义官吴永廉同弟吴永暹xiān、吴永昇、吴永昌等想建成石壁庙,永廉公去世后,族弟吴永春带领侄辈吴宗权、宗道、吴琪、吴景等,合族协心捐资接续完成。后来吴景和、吴景清等又重修。今尚存石门额“九华行祠”,传为吴用之所书。明弘治元年《重建九华行祠石壁庙记》《乐输碑记》两碑现仍嵌于门坊两侧壁间,大篇幅陈述老田吴氏地藏佛缘、开基始祖栋材公和建庙缘由和经过,用事实说话,生动哲学阐述庙、神、福、人之机理,据谱载59世分九大房,石庙建成后到60世各大房头人口爆增,又内分29个小房,真乃“吴以奉神,神以福吴,幽明感通,始复无穷”,这是研究金地藏圣迹和老田吴史重要历史文献碑刻,弥补了唐费冠卿《九华山化城寺记》中的不足。

  老田吴家出了个明朝重臣吴文梓(1536-1620),号南台,官至兵科都给jǐ事中,相当于皇帝军事秘书,为国亮剑力排众议,奏请海防抗击倭寇,迎来抗倭大捷。荣归故里后在九华山东岩祖产地兴建佛殿和天籁轩,亲撰《东岩佛殿碑记》,曰:“余家乘(即家谱)所纪,远祖用之公最初与地藏遇,赋诗垂赠,有慕道相逢之欢,事迹甚异,吾之子若孙与地藏之子若孙夙sù有因缘,又何惜此片地不力新之,以彰神圣之遗迹。”南台公聚族力彰显用之公佛缘金地藏之神圣遗迹,父老乡亲纷纷慷慨解囊,很快建成。东岩乃九华山东崖山冈中间一巨型岩石,因其位于化城寺之东故得名,东岩佛殿是东崖禅寺前身,位于东崖峰上百岁宫与回香阁中间,金地藏苦修堆云洞,晏坐东岩巨石,传说龙女献泉,后有王阳明效法金地藏在此打坐,与周金和尚东岩下棋,手书“云深处”“云舫”等石刻,在此可俯视九华街老田村,可仰观天台睡佛,佛国风光,九十九峰,一览无余,成为著名九华十景之东岩晏坐。

  东岩天籁轩“其制弘丽缜zhěn密,颇与岩洞之胜相称”,南台公感叹曰:“佛力之感人若此哉!”《老田吴氏宗谱》记载“东岩踞九华之胜,天籁尤踞东岩之胜,文简公(即吴襄)偕群徙xǐ,读书其中者数年,兹铭手自书壁,书法极苍秀,族侄续丙为勒石。”南台公筹建东岩天籁轩,供老田青年才俊进修读书,接待八方香客历练才干。青年吴襄沐浴莲花佛国山川灵气,与明末进士朝官隐居通慧庵诵sòng林和尚咏诗唱酬,成了莫逆之交,修得栋梁之才,康熙南巡时献诗获赏识,进京中恩科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,曾特撰《东崖天籁轩铭》《东崖有感》流传至今,诗曰:“天籁在心,悠然领取。立洗尘根,来游净土”、“泉声云外落,洗尽十年尘”等等,《梅花诗百首》也是在此写就。吴襄公荣获康熙帝赏识,与清朝佛教治国关系甚大,也可以说是仰仗了地藏王菩萨护佑。有了礼部尚书吴襄公德望熏陶和精心培养,老田吴人勤学苦练,涌现众多国家人才,云溪书舍又称作“大夫书堂”“八官堂”,从此老田吴家人杰地灵兴旺发达。

  千万经典,孝义为先。尧舜之道,孝悌而已。儒家入世治世,佛家出世治心,道家遁世治身。千百年来老田吴文化与地藏佛文化交相辉映,克己复礼,弘法利生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“九华老爷照远不照近”,不要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发展,有佛光普照仍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。至德三让,至善三治,为族添彩,为国增光,守护好精神家园,既是荣誉更是责任。敬天法祖,垂裕后昆;父德巍巍,母爱绵绵。传家忠和孝,兴家文和德,持家勤和俭,安家让和忍。老田孝文化弥足珍贵,越两千年而声誉隆,彰显其德绩,弘扬其精神,为中华吴氏争光,为九华佛山争光,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,创造新时代更加美好新生活。老田吴家言分大房76世吴中祥整理于2021年10月12日)



相关点阅

九华山老田古村落历史概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