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简体中文

吴襄及其《梅花诗》
来源:《青阳史话第二辑》 | 作者:徐金龙 | 发布时间: 2021-03-25 | 223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徐金龙
  吴襄(1661-1735),字七云,号悬水,青阳县老田村人。他青壮年时期,长期居住在家,未入仕。四十五岁时,始离家赴京,入纂修累代侍文馆。五十三岁时(1713),因恩科(旧时科举制本有一定年龄限制,但朝廷遇有庆典特恩,则开恩科,不受年龄限制)的机会,考中进士,进入史馆。担任三朝国史治河方略诗经集总纂修官,兼充会试同考官,教习庶吉士(文学优等和善书的进士。经常侍从圣上至热河(今河北省)撰拟文字。六十一岁时,受朝廷赐宴,参加“千叟会”。雍正二年擢侍读学士,雍正三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充经廷讲官,纂修《明史》及《八旗志》书撰《贤良祠诸臣列传》。转晋为尚书署御史。雍正十三年(1735)病逝,葬为典礼,谥文简公。墓葬贵池县境内上河村。高宗(弘历)眷念旧臣,于乾隆元年(1736),复赐御制碑文一道,勒石于墓。

  吴襄出身于一个忠厚道德人家,在封建道德正统观念的熏陶下,对父母力尽孝道。其父吴日光八十岁时,背部患流毒,吴襄围床侍奉汤药,达数年之久。父亲去世后,正值他召试之时,但其不忍离母前去,嗣经再三催促,始与母亲告别,前往京城任事。吴襄中年丧妻,不续娶,不纳妾。他品德高尚,谦逊待人,在他仕官官学士时就曾被皇上赐赠“老成端谅”四字。

  吴襄青年时期的读书生活,是在九华山度过的。九华山东崖的天籁轩是他的读书处,他曾写过一篇《东崖天籁轩铭》,描绘了这里的自然景色,文曰:
东崖之东,翼然轩庑。
倚洞若负,瞰崖而俯。
日月当牖,烟霞启户。
天台瀑悬,闵溪流聚。
触石争鸣,乘风乍鼓。
篁滴苍岚,松飞白雨。
鸟寂千林,云归一坞。
列翠成屏,凌虚结宇。
芥子安居,莲花坐数。
身接层霄,神游太古。
天籁在心,悠然领取。
立洗尘根,来游净土。
  九华山是佛教圣地,吴襄读书于此,自然会受到佛家思想熏陶。铭中的“立洗尘根,来游净土”之句,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,当时有一个名叫诵林的和尚,原是明末的进士。明亡来到九华山通慧庵出家,是一个博学能文的诗人。吴襄经常同他咏诗唱酬,成了莫逆之交,他外出做官一年后,回九华山看望诵林,曾写过《东崖有感》,诗云:
松石斗嶙峋,奇山逢故人。
往来无路际,吟啸梦中身。
三月雪犹冻,一崖花不春。
泉声云外落,洗尽十年尘。
  吴襄一生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。老年时,视力衰退。读书有困难,就令其子侄读给他听,所以他暮年诗文益高,曾得到圣上赐诗,赐给的诗句有“文章归大雅,学术在纯全”,这是对他学术文章的一种很高的评价。他的主要诗作有百首《梅花诗》,至今仍有手抄本在民间流传。这是他早年在九华山读书时所作。全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一定的思想性,不仅在体例和艺术形式上前后统一(如百首全为七律),而且描述了大量的有关梅花的历史故事和地理知识,从中可以看出,他的知识是极其渊博的。诗中还反映了他早年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、自负清高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。
诗四十四
冷蕊疏枝雪夜光,岁寒心事与谁商?
千年南国遗芳躅,十里西湖锁暗香。
翰苑锦窗堪映月,兰台白简自飞霜。
孤情合向空山下,不逐东风到玉堂。
  “疏影”和“暗香”表面都是指梅花,实际是暗喻自己。“南国”是江汉一带地区(古时称国),“芳躅”是芳香的足迹。这是吴襄内心世界的流露,点出“心事”二字,意思是希望自己能留芳于世。“翰苑”是翰林院,“锦肠”是满腹经纶(文章)的意思。“映月”即“映月读书”。“居贫苦学,夜无灯映月读书”(见《宋书陆佃传》)。“兰台”昔时秘书省为兰台,这里是指古时的官府。“白简”是弹劾的奏章(呈报圣上的奏章)。“飞霜”是飞霜殿。据《健康实录》记载:“飞霜殿在皇宫的玄武门北。因地形高敞,层阁三层,引水为洁绿池以涤炎暑”,为皇宫避暑的地方。“玉堂”官署或嫔妃住居的地方。
  这首诗是吴襄自身高洁的写照。为了便于理解诗中意思,现在试将这首诗意译如下:
梅花在寒冷的月光下含苞待放,
自己的满腹心事向谁细诉衷肠?
我希望能在江汉地区留下千年芳香足迹,
但这十里西湖却锁住了我的芬芳。
月光下,我可以发挥才智自由自在地学习,
飞霜殿内,也自会有人去书写官场文章。
我的性情孤僻一心只向往着空山,
不愿随波逐流去玉堂上腾达飞黄。
  吴襄这种自我清高的思想,在他的《梅花诗》中有很多首都表现出来。
诗三十五
严风飒飒月盈盈,心事千年问广平。
雪下几枝春有迹,水边一树夜无情。
相逢驿舍奚辞醉,任入官园不玷清。
莫以岁寒怜晚态,须知垂老得和羹。
  “驿舍”是古时传递公文函件的地方,传递信使在这里住宿或休息,这里经常大肆吃喝。“辞醉”的含意是很清楚的,就是不愿意和那些官场人士吃吃喝喝搅在一起,这也是吴襄自我清高的表现,所以他“任入官园不玷清”,不要让自己白玉一般的身心沾上污点。“莫以岁寒恋晚态”意思是说:不要以为我象梅花这样珍惜自身年华,应该知道老大以后,是要作成“和荧”(同盐醋拌梅制成食品)送皇上食用。由于吴襄自身正直无邪,为他以后做官能秉公办事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  《百首梅花诗》还内涵了大量的史地知识,使人开阔视野,增长知识,诵读之后使人心旷神怡。它既把我们引入到“三冬见雪,四季常花,雪梅香潮,银滔滚滚”的“罗浮蓄梦断(诗一)”著名的广州“罗冈香雪”之胜景中去,也使我们领略到“梅花竞放,蔚为大观”,“梅妻鹤子”,“孤山一瓣山香(诗三)”西湖孤山赏花圣地之意境。“姑射仙人着素罗(诗十)”在为你翩翩起舞。“绿萼仙人”“连霄烂醉”(诗二十二)在为你把酒酹。“老逋”在“放鹤亭”前栽下梅花“三百树”,“至今飞梦绕西湖”(诗十二)“风信初回”为你争报“第一程”春的信息,“月氏国”的“返魂香”洒透了祖国大地“千点春”(诗三十八)。我们在阅读欣赏这些诗句的时候,能不为自己进入梅花知识宝库而感到是一件赏心乐事吗?
  诗的意境是非常开阔的,吴襄自幼生长在江南,享受着大自然的四季风光,但是他却能够想到边缘的塞北地方,是否也有这美丽的春光呢?应该把江南的春光分给边塞的人们与之共享。那么,用什么可以代表春意呢?只有把梅花分赠一枝给他们。“江上明月逢驿使,一枝分作陇头春”(诗四十三)这里作者引用了南宋尚书吏史郎范晔的典故,范晔于元嘉初年(424)被左迁至塞北,陆凯赠给他《梅花诗》一首:“折梅逢驿使,寄于陇头人。江南何所有?聊赠一枝春。”可以看出,吴襄在运用古人诗句方面,是熟练的,也是成功的。

  《梅花诗百首》还把我们引进神秘的娓娓动听的《天方夜谭》的故事情景情中去。为了描述和形容梅花的色白,引用了三国时期魏国何晏的故事。“闻说江南栽几树,何郎底事恋维扬”(诗六十二)。何晏,字平叔,尚魏公主,累官侍中尚书,生来就有“姿美肌白”的姿色,如同擦粉一般,明帝怀疑他傅粉,在火热的夏天,用滚热的煎饼给他吃,吃得汗流满面,用红衣揩擦,越擦越白。诗人用这样的故事,来比喻梅花的色白,既巧妙又有趣,可谓别出心裁。

  我国古时妇女,用珠红点一梅花妆于额上,以作修饰容貌。传说此事系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而兴起的。“误遣飞英从点额,翻成妆出宋含章”(诗七十六)。据《翰苑新书》记载:“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日卧含章殿檐下,梅花飘落其额,成为五出之花。因仿之为梅花妆。”“梅花妆”的来历也许就是这样的。现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妇女,仍沿用“梅花妆”点于额上,谁还会想到这是寿阳公主梅花点额的经过原委呢?
  古时以梅花谱曲的也很多,如《梅花三弄》等就是。当人们听到这些梅花曲调,似乎有一种“暗香”沁人心脾,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然而《梅花诗百首》中曾有“暗香寂寞随风弄”(诗八十)的诗句,《瑯环记》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:“陈郡士氏好善琴,有琴一张名‘驻电’,每弄《梅花曲》,闻音皆云有暗香。”所以王安石写《梅花诗》有“风亭把盏酬孤艳,雪经回舆认暗香”的诗句。
  梅花是傲雪的斗士,是争春的先驱。它启示着我们应该去战胜酷寒,又怎样去迎接美好春天的来临。我们阅读吴襄《梅花诗百首》,不仅可以从中学习有关梅花方面的史地知识,更重要的是吸取梅花所能体现的精神营养,作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,用更刚健勇敢的战斗精神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,迎接更加美好的春天。(本文选自《青阳史话第二辑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