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简体中文

         据《老田吴氏宗谱》记载和初步调查,老田吴氏起源于始祖栋材公,距今已有2077年,两千多年来,老田吴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,传约近90世,且名贤辈出,代有英才,遍布全球。因过去交通和通讯不便,老田吴氏外迁众多英才未能记录或记录不全,也因考虑到个人隐私,暂不公布近代英才。

 

       吴栋材(前107-25),又名栋羽,延陵季子直系血亲,西汉长沙王吴芮的四子沅陵侯吴汤之长子,河南南阳府唐州桐柏县嘉兴厢人,公元前64年官封顺元太守,后以直谏忤君,左迁六安令,适逢陵阳县伊窦伯玉邀游九子山胜境,顿生仰慕之情,于神爵二年(前60年)乃弃官归隐九子山松阳图新城里,造良田、植桑麻、养禽畜、兴水利、挖水井、筑旧第等福泽至今,成为青阳九华山老田吴村开基始祖,寿82岁。妻贾氏,生有21女,长子相玉,次子卿玉。

 

       吴卿玉(57-9),字灿然,青阳老田吴2世,栋材公次子,生于汉宣帝五凤元年,任侍御史,见王氏睥睨神器,遂致政归田。妻叶氏,生二子枝本、根本。卒于汉成帝元延四年壬子,葬曹溪寺凤凰岭父茔左。

吴器高,字善晢,青阳老田吴23世,吴荣宗长子,母亲万氏,生于泰建七年。曾任歙州刺史,卓有政声,及归叙家谱,建新城精舍,造八景亭以自娱,视富贵利达藐如也。妻房氏,生二子孟光、孟辉及一女彩香,卒于总章二年,葬无相寺东。


        吴孟光687-767),字用之,23世器高公长子,青阳老田吴24世,妻方氏,生子清甫,寿80岁,生平积德行善。世居青阳九华山老田吴村。知名乡绅,誉称乡贤。公自幼聪颖好学,智慧过人,性情仁厚。成人好事公益,施舍济困,积德行善。

唐开元年间,古新罗国(今韩国)王子金乔觉(696----794),浮海来华,入唐求法。肃宗至德二年,辗转来到青阳至吴氏居地,与公“慕道相逢”。“公见而异之,乃授粲赠粟”,供养多日(一说49天),使其恢复元气。问知其要上九华山修行,又“移书城峰闵氏之寺居,以为修行之所”。相传为表达对吴氏的感激之情,地藏曾作《酬惠米》诗相赠(此诗载于唐代《松阳新城里吴氏宗谱》)。

 

酬惠米

金乔觉
弃却金銮衲破衣,修行浮海到华西。
原身自是王太子,慕道相逢吴用之。
未敢扣门求地主,昨叨送米续晨炊。
蒙君餐食黄精饭,腹饱忘思前日饥。

 

太乙岩

吴用之

太乙真人去不回,仙岩胜境长莓苔。

料得百年千载后,金乔菩萨再重来。

 

 

10余年间,公常上山拜访,求教佛道,施舍钱粮灯油等物,难计其数。地藏亦多次下山拜谢,在吴村讲经说法,广结善缘。两人寒来暑往,相交莫逆。


约在乾元至上元年间,九华山地区连日暴雨,洪涝成灾。公请地藏察看灾情,布以治水消灾之法。依其法,公出资集众开挖护城河与九华河相通,引洪入江。不到两年,周长450丈,宽丈余,深9尺,取名“玉带”(寓意子孙兴旺发达,缨簪蝉联)的护城河完工,并开通使用。从此,新城里旱涝无忧,族人安居乐业。

公逝,“葬元相寺东父墓侧”。按地藏示意,墓向华城之峰,冢前建八十一级石阶。以象征彼此友谊深厚,天长地久。料得百年千载后,金乔菩萨再重来”,所载金乔觉《酬惠米》吴孟光一诗不禁令人惊叹,在金地藏证道九华山成为“金乔菩萨”1200多年后的今天,老田吴村东南方向建成的99米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正面对老田,是神算?还是历史的巧合?真是不可思议! 吴祖留住金地藏修成正果,为佛教九华山立下头功。

  

       吴胜华,唐代,字居耀,青阳老田吴27世,循信子,智勇过人,拒黄巢有功,授招信校尉。可惜失考,谱未详载。

 

       吴鹏飞(957-1026),字嘉搏,青阳老田吴46世,吴愈胜独子,妻江氏,生二子龙渊、虎林,寿69岁,现今老田吴九大房头子孙均为鹏飞后裔。北宋淳化辛卯年(991)授穆州刺史,大有政声。谢政归卧里中,社长耆翕然举之,任本邑事三载,感其地藏神灵,重修水口社庙为协济行祠,四时致祭有祷皆应,玉带河上修建“玉带桥”至今尚存。后致力于续修家谱,传教后代。

 

       吴隆胜(1064-),幼名福四,字止道,青阳老田吴49世,承远子,47世虎林孙,妻江氏诰赠恭人,生二子景、晕。北宋宣和元年(1119)登沈晦榜进土,授南阳刺史,大有惠声。谢政归里造八亭,建云溪书院,修玉带桥,时常与骚人曾志洪、江景春、柯子芳作游眺诗,今存有《归云古洞》诗。

吴初胜1235-?),名绅,字代寅,青阳老田吴55世,财生长子,生于北宋端平二年,县廪生,由贡授苏州府嘉定县主簿,娶天宝江氏,生二子宅寿、佛寿,卒于官归,葬东庄未向。

 

       吴提领,讳公武,泰伯83世福生次子,青阳老田吴55世,安徽和县吴家寨白桥吴氏始迁祖。元末幼失怙持,育养于外祖母许老孺人,贫而好学,文韬武略,超越常人,公一人寻亲去和郡。时有红巾猖乱,吴提领手提三尺剑,召集义众,保卫乡邻,威镇大江南北。明太祖朱元璋闻而奇之,招为麾下,以武功授都指挥使,卒封淮阴将军。公配刘氏,诰赠二品夫人,生9子,衍传至今660余年,总人口约万人。

吴永廉1402-1476),青阳老田吴59世,惟生长子,幼名应贤,蚤岁失父,即讲堂以识不忘廉,明宪宗时柯暹题其堂曰慕亲,南京大理寺正卿向敏记之彰其孝,抚训三弟克底成人,成化三年输粟赈济,郡侯邓公殷嘉其行谊,为建坊宠异之,尊为纳粟义官。义官兄弟合族接力重修穆州公所创协济行祠,为遂百年计易之以石,改名九华行祠,俗称石壁庙,世代供奉地藏菩萨。先后三娶,生五子二女。卒葬舒家陇壬山丙向。

 

       吴文梓(1536-1620),幼名辉祥,字子乔,号南台,青阳老田吴63世,廉分三房仕范次子。明朝邑痒生,中隆庆庚午科举人,万历丁丑科进士,廷试授国子生吏部观政,初任太常寺博士,历任兵科、刑科、礼部、户部给事中,官至兵科都给事中加五级,记录大功十三次,钦赐白金嘉赏。为官恬澹廉谨,立朝纲正,力主加强海防抗击倭寇,促成戚继光抗寇大捷。后以建言忤旨,降崇善尉。著有《东崖佛殿碑记》,《谏垣疏草》乃安攘长策。明万历21年捐俸财续修宗谱,39年阖邑公举乡贤,殁后配享明代著名心学家王守仁“九华阳明祠”。天启二年诰赠太常寺少卿,恩阴孙世举鸿胪寺序。曾五娶,生三子一女,三子:大儒、斗、钟。

 

       吴文远(1541-1600),幼名汉祥,字子贞,号毅斋,青阳老田吴63世,廉分三房仕范四子,生平正直倜傥温厚慈祥,庠贡生升入太学,廷试作潮阳关兵马指挥,以清操雅度博识长才浮滥省,而噢咻遍及七坊,缉捕严而奸宄莫逃于三窟等,五大监察御史荐升河南禹州同知,屡署州事革赋轻征,洁身爱民,奉命解饷,士民作有戴德望环图,勅赠承德郎,妻陈氏生一子二女勅赠安人例授宜人,侧室高氏生一子二女例授儒人。

 

       吴文精(1546-1617),幼名翰祥,字子明,号诚斋,青阳老田吴63世,廉分三房仕范六子,由太学生任南京南城兵马,治政清廉,绅衿请建生祠于通济门,历升云南寻甸府通判。勅授承德郎,妻杜氏生一女勅授安人,名氏生二子,许氏名氏并赠儒人。

 

       吴斗(1586-1635),字星如,青阳老田吴64世,廉分三房吴文梓次子。太学生,考选户部云南司司务,德行冠乡,邑令杨公梦鲤首推乡饮大宾,赠以“评高月旦”匾额。娶铜陵廉宪佘内斋孙女佘方生一子,继娶徐氏生三子一女,三娶陈氏生五子一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钟(1600-1654),字空之,号方亭,时称刘冲先生,青阳老田吴64世,廉分三房吴文梓三子。郡庠生,明亡为理学隐士,颖敏博洽,善诗歌古文,所著有《方亭文》《呵冻录》《忠鉴》《循良录思篇》《双峰诗》《刘冲山人集》待梓。与同郡吴应箕刘城齐名,遭乱隐居九华之刘冲,讲学云波书院,事实详载县府省志隐逸篇,刘冲摩岩刻其诗作两品尚存。先后二娶,姜氏生子新芳,金氏生二子世休、世庸。

 

       吴大作1564-1642),字振之,号明舟,一号白池,青阳老田吴64世,廉分三房吴文南三子,由太学生任彭城卫,经历升山西辽州同知,转任广西忠州同知,敕授宣德郞,性廉平,有翰材,为上游所器重,致仕归,率族鸠资建老田大宗祠,综理公勤,族人于宗祠塑像祀之。卒葬西冲,寿78岁。曾三娶,生女吴上莲,生子吴象铉。

 

       吴大伊1574-1641),青阳老田吴64世,廉分三房文远长子,幼名三妹,字希伊,号聘野,一号白于,精明浑厚,博雅宏通,邑庠生,升入太学,考授北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,任广东肇庆府通判,恩授承德郞,以为政慈和、赴公勤慎、军务有功,提升潮州府知府,莅任三载,乞归故里,士民留任不遂,泣送道途,立去思碑于梅岭,迄今遗迹尚存,诰授中顺大夫。娶张氏,生四子一女。

 

吴大来(1567-1633),字阳初,号莲庵,幼名行,青阳老田吴64世,廉分三房吴文元长子,邑廪生,明万历丁酉科副举人,任文华殿中书科中书,钦命安南国使,应才不辱君恩,勅授征仕郎加一级纪录。二次居家孝友,坐落刘冲以承祭祀,能积而施不堕父风,见义当为慷慨无吝色,从兄大作公建造大宗祠捐义田27亩。元配徐氏生子兆朱,继娶孙氏生三子世见、兆日、敬熙。

 

       吴大乘1572-1626),幼名享妹,原名大济,字仁儒,一字伯宗,号中州,青阳老田吴64世,廉分三房文式长子,由庠生资入太学,任顺天府宛平县县丞,善嗜学,尝代御笔,勅授文林郞。娶罗氏生一子一女,继娶高氏生一子。

  

       吴一元,青阳九华山老田吴家人。明朝万历中,知星子县。中官李道以监税至江西,过县扰甚,一元力与其抗争,道怒,诬以阻挠国税,逮下刑部大狱。星子县民诣阙到京城皇宫找皇帝,为一元申辩得释。天启中,赠尚宝少卿。

    

       吴世衡(1572-1646),幼名声芳,字天谷,号宽生,讳光裕,青阳老田吴65世,廉分大房吴大琯次子。崇祯三年拔贡生,理学隐士,性温栗,通经善诗赋,精书法,才名时噪,谦恭自重,而视财货澹如也。著有《编唐李杜池州诗》2卷、《四书执》、《两诗经》、《明妃曲》、《札观离骚副墨》、《游梁草申椒园集》和《社草天台游集》等传世。元配黄氏生子克让,继娶傅氏生子国莱。

 

       吴世增(1587-1647),幼名增芳,字酿玉,号少友,讳光锡,青阳老田吴65世,廉分大房吴大琯第六子。明末清初理学隐士,邑痒生,善书篆体,与兄光裕齐名。喜沉饮,尝筑一室读书其内,里中亦称之花舫先生。后遭丧乱,弃诸生为汗漫之游,既而归后修《九华全志》12卷和《九华四图》(已佚),仅少数诗文丰于《九华纪胜》。继娶胡氏生二子国璋、国骏。

 

       吴世烨(1610-1643),字稚明,青阳老田吴65世,晟分四房吴大楷之子,秉性孝友,家贫父多病常侍汤药长年不懈,娶讳氏有阃范,生二子飞熊、化光。崇祯癸未,贼寇突至砍杀,负父逃避宁死护父,贼许为乡导可舍其父,公佯诺度父得免,誓言宁可颈断不当贼乡导,贼怒杀之,讳氏寻见夫尸坐泣惊绝,呕血斗余而卒,事迹详载省志。宁池太广兵备道程申详,崇祯十六年,公旌表孝烈,氏旌表节烈,赠匾额“延陵奇孝”“孝烈可风”,后清朝礼部尚书吴襄赠以“孝节成双”匾额,昭示故里后人。

 

       吴世阅(1616-1687),幼名命芳,字子功,讳丹崖,青阳老田吴65世,晟分三房吴大藩次子,邑庠生,理学隐士,工诗词古文,一生无惰容倨色。明亡弃诸生结庐广胜山中,人称为九华六逸之一,著有《丹崖集》《九华诗草》待梓。先后三娶,章氏生子国铎,刘氏生六子:管子、星连、如岳、国饶、国芝、国谦。

 

       吴国赞(1653-1713),青阳老田吴66世,言分大房世採次子,字休颂,又名辛生,由庠生中康熙戊午科举人,勅赠儒林郎,任广西太平府江州同知。元配包氏生三子翘龄、翱龄、(曾+羽)龄,女一适姜氏;继娶罗氏生子上巳。侄吴襄赞(包氏)曰:“范庄而和,性俭而惠,微行斯全,内政允济云,旌载省志。

     

       吴泰猷1673-1707),幼名牛,字文若,青阳老田吴67世,廉分三房应點次子,习儒业,少负异姿,精数学,游京都时,清世宗雍正帝居藩邸,闻其名,以礼招之,赏赉甚厚,赐第,赐氏母许氏节寿,赐有“鹤发松心”匾额,福祉隆仁,宅祯祥毓,善门联句,诸王皆祝以诗联,性甘淡泊,虽作客王家,终不求仕进焉。卒葬北京青邑坟园。

 

       吴翘龄1675-1768),青阳老田吴67世,言分大房国赞长子,号复亭,字羽尧,讳翘,岁贡生,植品力学有才望。雍正五年丁未,诏举贤良方正,已酉引见擢用,勅授承德郞,任刑部四川司主事,凡蜀中疑狱悉心参酌,上官器重焉。秩满应外补,然心不乐任刑名事,遂告归键户课子,俱有声庠序间,勅赠儒林郞。娶陈氏生三子,继娶王氏生一子一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翱龄1676-1733),青阳老田吴67世,言分大房国赞次子,号邃谷,字羽翱,孝友性成,学问渊博,邑廪生,中雍正癸卯科举人,甲辰北上随业师族宗伯吴襄,顺天使院校文致患目疾,归老于家,扶奖后进,赠恤贫寒,著有《邃谷诗册》待梓。娶刘氏生二子,继娶董氏生一子一女。    

吴泰庞1679-?),字师淳,号云溪,青阳老田吴67世,廉分四房国瑶子,邑庠生,中康熙丁酉科举人,由明通榜历任武进常熟泾县教谕,雍正丁未年会试,考取江南徐州府萧县知县,以手疾复改江宁县教谕,著有《怡云堂集》待梓,原授修职郞,勅赠文林郞。历官二十余载,栽培出教授苏湖风,从游者皆名卿大夫,虽历台阁跻正卿,犹修弟子礼,存问不绝。继娶陈氏,生三子庆英、庆范、庆时。

  

       吴襄1661-1735),幼名沙弥,字七云,号悬水,青阳九华山人,老田67世廉分三房,吴日光之子,曾在九华山东崖天籁轩读书,九华诗赋颇多且清秀精辟。康熙南巡时献诗获赏识,53岁中康熙癸巳恩科顺天乡试举人,授翰林院编修,先后任三朝国史、治河方略、诗经集说纂修官及会试同考官,教习庶吉士。雍正元年,命直南书房,充侍读提督、顺天学政。雍正三年,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充经筵讲官,修纂《明史》、《八旗志》及《贤良祠诸臣列传》。后晋升礼部尚书,署都御史,卒谥文简公,寿74岁。

 

       吴襄侍奉过康熙、雍正、弘历(即乾隆),生平至孝重义,中年丧妻,不继娶,不纳妾,博览群书,文学造诣甚高,著有《机辅河渠考略》、《梅花诗百首》、《悬水诗集》、《锡老堂诗抄》、《壶中九华集》、《古文全集》等,清帝雍正赞其“老成端谅”“词林领袖”“文章归大雅,学术在纯金”,使九华山荣幸获得康熙圣迹“九华圣境”和乾隆手书“普陀芬教”。妻陈氏有阃德著贤声,生有三子二女,三子庆祈、庆禖、兆雯。


寒风点雪见稀奇,似与东皇别有私。

绝冷淡中偏带艳,最苍凉处特横枝。

灯红古驿人眠后,月白空山鹤唳时。

一段凄清君莫问,千年唯许老逋知。

 

漠漠轻烟簌簌霜,疏枝冷落寄僧房。

琢残悬圃千枝玉,分得孤山一瓣香。

窗外月痕留粉照,檐前风影曳珠光。

自怜岁月同清苦,驿路相看欲断肠。

 

       吴庆禖1686-1753),幼名绣虎,字燕孚,号春岩,青阳老田吴68世,廉分三房吴襄次子,邑庠生,中康熙庚子科举人,候选儒学教谕,生而聪颖,稍长工诗词古文,弱冠补博士弟子员,康熙庚子科与弟兆雯同举,于乡三试礼部不利,遂绝意仕进,吏部欲拣选以知县用,坚执不赴任,有劝之仕者,辄曰:“富贵旦夕耳,何如遨游山水,终吾身之乐哉?”晚年杜门不出,著述自娱。妻罗氏,生子名瑞及二女。卒葬教军坦江猪摆浪形。

 

       吴兆雯(1690-1748),幼名添筹,字和淑,号恬齐,又名鸿禧,青阳老田吴68世,廉分三房吴襄三子,性至孝,9岁失恃,诰赠朝议大夫,寿58岁。清邑痒生,康熙庚子科与二哥吴庆禖(俗称虎癫子)同时中举,雍正殿试赐进士出身,历任翰林院庶吉土、文林郎、顺天乡试同考官、武英殿纂修官等,获得乾隆帝器重,著有《五朝实录》《八旗志》《明史》等。癸亥因疾致政养疴京师,丙寅冬归里。元配陈氏生子名琅及二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庆浣1694-1765),青阳老田吴68世,晟分三房泰霦长子,字不波,号芝林,讳涛,邑庠生,中雍正癸卯科举人,勅授文林郞,任山东武定府乐陵县知县,历署商河、临朐、诸城等县事,加五级,纪录五次。

 

       吴信庵1695-1768),青阳老田吴68世,言分大房翘龄长子,幼名祖眷,字鸿声,讳瀜,郡庠生,以好善乐施例叙广西太平府江州同知,借补江苏常州府武进县县丞,乾隆九年署全州州判,代理州事善折狱载州志,以艰归服阕署阳湖县知县值二十二年,圣上南巡恪共差委,引见行在赏赉有加,并给封典,一时荣之,勅赠儒林郞。娶姚氏,勅赠安人,生三子一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庆英1709-?),青阳老田吴68世,廉分四房泰庞长子,字六谐,号怡轩,由庠生中乾隆甲子科举人,会试大挑一等,授福建兴化府仙游县知县,莅任后以德化民大有惠声,然身虽居官心融经史,上台惊其“师范才非政治才”,欲留署教读不就,改组归田著书立说,遗有《训蒙集》待梓。当时远近秀才争持文稿呈阅,许可能得中,咸以举人模范称之,勅授文林郞。

   

       吴九峰1725-1770),青阳老田吴68世,言分大房(曾+羽)龄三子,幼名祖涵,字有容,讳涵,少聪颖,善楷书,工举子业,有用世才,邑庠生,中乾隆丙子科举人,简发河南历署延津、汤阴、新郑等县知县,时方有大差地处冲繁,慎,上官深器重焉,例授文林郞。娶陈氏,例授孺人,生五子一女。

       吴元庄1730-1751),青阳老田吴68世,言分大房翱龄三子,幼名祖觐,讳克猷,郡庠生,中乾隆庚午科举人,候选知县。

 

       吴明敦1704-?),青阳老田吴69世,廉分大房模龄长子,字叙五,号淳斋,邑廪生,中乾隆丙辰恩科举人,考授文林郞,候补知县。娶姜氏,生一子一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名瑞(1711-1759),青阳老田吴69世,廉分三房庆禖子,幼名逢瑞,字元征,号秀峰,邑庠生,中乾隆甲子科举人,候选知县。娶王氏,生五子四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名琅(1718-1795),幼名立品,字元音,号澹圃,吴襄之孙,青阳老田吴69世,廉分三房吴兆雯之子,寿77岁。清邑庠生,中乾隆戊午科举人,壬申会试拣发山西,历任赵城、五寨、定襄、武乡等县知县;历任己卯、庚辰、壬午乡试同考官;历任沁州、太原府、保德州、代州、泽州、宁武、大同府、广东惠州府、广州肇庆府等知府,雁平兵备道加一级,屡觐天颜,晋人刚直,德化群黎,诰授朝议大夫。归里时和宗睦族力行济贫,乡里称道。娶章氏生子翼成及三女,后娶张氏生子鼎成及三女。
 

       吴翼成(1743-1794),幼名双成,字振采,号礼园,吴襄三世孙,青阳老田吴70世,廉分三房吴名琅长子,寿51岁。清附贡生,博览群书,工诗文,善小楷行草、八分大小篆诸体。乾隆丁酉年任中书科中书,充武英殿分校官,兼续办四库全书馆分校官,加一级敕授征仕郎,乾隆壬寅年因父致政请假归里养亲。著有《粤海集》、《金栗斋文集》、《莲海闲吟》、《壶天小隐集》行世。元配方氏生子晋,继娶钟氏生子景篯,三娶尤氏生子式榖,又立鼎臣次子培埙为嗣。

 

       吴主崑1721-1755),青阳老田吴70世,廉分大房明待子,讳梦彪,字炳儒,号觉窗,邑庠生,中乾隆丁卯科举人,勅授文林郞,候选知县。娶董氏,生二子二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忠舒1871-?),青阳老田吴71世,德分二房芳培次子,字养纯,号润庵,学名汉源,邑庠生,例授中书科中书理都事,排难解纷从容镇定,民国肇兴公举县议会议员两任。娶杜氏,生五子二女。

 

       吴承祖,青阳老田吴72世,言分大房飏盘长子,字子迪,讳式训,太学生,咸丰癸丑科中顺天乡试举人,侯选知县。早失怙,依母舅代州冯志,沂居京师,芸窗刻苦,经史精通,尤善诗词小学,兄弟各著有稿,后从平定张穆治经世之学,穆卒所著月斋诗文集,同弟子肃考校详明编次精堂,详省志。

 

吴诚镕(1895-1946),字汝金,号铸人,青阳老田吴72世,廉分四房吴灼培长子,妻刘玉英生三子一女(期扬期颐期钟期芝),后妻李氏生二子一女(期会期强菊心)。幼读私塾,智力超群,博通经史,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,曾任青阳中学校长、县教育局长,1935年省政府通令嘉奖成为全省楷模。九一八事变之际,动员学生参加抗日爱国运动,不满国民党消极抗战,其青中学生许章法后任新中国青阳县委书记。

 

吴逢甲1784-?),青阳老田吴73世,裕分大房诚伉四子,字蕴生,号晓芙,郡庠生,道光壬午举人,乙未进士,特授山西平陆县知县,勅授文林郞,学问宏深,谋猷素裕,抚绥有要,常深疾痛在己之心,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。元配陈氏卒,继娶胡氏,生子克奎,公携眷宦游山西迁居。

 

       吴期扬(1921-),别名易文,青阳老田吴73世,廉分四房吴诚镕长子,抗战时期就读青阳中学,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,任教复旦附中,曾任职共青团中央、《中国青年报》社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教授系主任、中联部西亚非洲研究所主任,有多部著作、译著和论文篇章问世,如《非洲军事政治和军政权》、译著《八十年代非洲》等,荣幸入选《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》。长子吴京出生于北京,次子吴蔚(1964-)北京大学毕业留美博士。

 

       吴期颐(1924-2008),青阳老田吴73世,廉分四房吴诚镕次子,中师生,抗美援朝时投笔从戎,考入了皖南军区后勤干校,后在皖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任文教工作,后来复员回原籍,曾任庙前小学校长,寿85岁,妻刘荷香,生二子小牛、小龙。1993年起义务主修吴氏宗谱,依据唯一全套三修谱,历时三载抢救性修成44四修谱,延续和弘扬了老田吴祖脉,受到族人的敬重和爱戴,一生特好钻研数学难题,令人感动。

 

吴期会(1936-),青阳老田吴73世,廉分四房吴诚镕四子,毕业于南京工学院,分配至宁夏第二建筑工程公司,1990年国家建设部评其为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个人,先后荣获宁夏区政府、中华全国总工会、国家计委、国家科委、国务院等科技表彰相应荣誉称号和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,19948月起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。妻戴东辉,生女吴星星.

 

       吴纯仁(1921-2010),青阳老田吴75世,清末民初迁至陕西,廉分大房吴主长6世孙,生于陕西韩城,1936年参军,1937年入党。历任部队文书、技术书记、新四军特派员、营长、团参谋长、东北抗日联军团长、第四野战军团长。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、海南军区副军长、广州军区副司令员、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。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,是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修补中央委员,于上世纪80年代初,回老田祖地寻根。 


       吴丙宽(1931-1999),青阳老田吴76世,廉分大房纯良长子,大学毕业,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,曾任西安国棉四厂高级工程师、总工程师。妻张氏,生三子国庆、国强、民富。

 

       吴丙延(1934-),青阳老田吴76世,廉分大房纯恭长子,九三学社成员。1957年北京石油学院毕业。历任安徽省纺织工业研究所染整系主任、高级工程师,《阴离子羧基硅乳液的合成应用》一文入选1986年度全国染整学术论文集,AH低温粘合剂已开发生产并广泛运用,并获1992年国家星火奖三等奖,1992年入选《安徽高级专家人名词典》,1996年入选《中国专家人物专集》,1996年定居澳大利亚悉尼市。妻王氏,生女靖臻留学澳大利亚。

 

       吴庆珍(1938-),女,青阳老田吴73世。1961年皖南大学化学系毕业。历任冶金部华东地质勘查局中心实验室高级工程师、研究课题主任。长期从事岩石矿物光谱分析和研究,金银测试等技术工作。研究发表论文有《光谱法测定矿石中微量银》《化学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纳克金》《光谱法测定矿石中少量锶与钡、钨和钼》等,其中《金刚石钻探润滑剂--复合羧酸纳皂的研究和应用》,得到野外地质队的广泛使用,因此获得冶金部科技发明奖并申请了专利。

       吴丙芳(1943-),青阳老田吴76世,廉分大房纯恭次子。1966年安徽皖南大学化学系毕业,分配到冶金部第七冶金建设公司建筑研究所(贵州贵阳)1981年调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(安徽淮北)1987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,负责完成国家、部、省重点科研项目10多项,其中4项达国际先进水平,5项国内首创,3项获国家煤炭部、淮北市奖励。曾先后担任课题组长、研究室主任、副所长、爆破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等职务。

 

   

       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民族之魂,尤其是谱牒文化,祖脉文脉龙脉尽在其中,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务必传承之弘扬之。

    据《老田吴氏宗谱》记载和初步调查,老田吴氏起源于始祖栋材公,距今已有2077年,两千多年来,老田吴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,传约近90世,且名贤辈出,代有英才,遍布全球。因过去交通和通讯不便,老田吴氏外迁众多英才未能记录或记录不全,也因考虑到个人隐私,暂不公布近代英才。